客委會與苗栗縣西湖鄉共同舉辦「村史回村」走讀活動,建構客庄記憶

透傳媒/特派記者湯皓宇/臺南採訪報導】苗栗縣西湖鄉公所與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於今日(9日)在西湖鄉遊客服務中心合作舉辦「村史回村」第二梯次走讀活動。此活動旨在讓在地居民透過走讀,更深入了解家鄉的客庄故事,並共同建構屬於他們的客庄記憶。

▲客委會與苗栗縣西湖鄉公所合作舉辦「村史回村」第二梯次走讀活動。(圖/記者湯皓宇攝)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本中心「客庄村史撰寫計畫」邁入第六年,陸續產出30冊村史成果,本中心為持續深入在地客庄推廣客庄村史成果,並同時推動活絡客庄聚落,今(113)年首次規劃與苗栗縣西湖鄉公所共同合作辦理「村史回村」走讀活動,共同宣傳推廣苗栗縣西湖鄉之2本村史成果(苗栗縣西湖鄉四湖村-《雲梯風華兩世紀:書院到醫生搖籃》及苗栗縣西湖鄉鴨母坑(金獅、龍洞村)-《行出山坑:西湖鴨母坑民開創豆奶傳奇》),期待本活動以生活化的方式讓參與民眾行讀歷史並認識自己的客庄聚落,進而傳承在地客家傳統文化。

▲民眾踩四輪遊園車參與「村史回村」第二梯次走讀活動。(圖/記者湯皓宇攝)

今日第二梯次走讀活動特別邀請《行出山坑:西湖鴨母坑民開創豆奶傳奇》的作者何來美老師分享他所撰寫的村史故事與客庄人文地景。何來美老師提到,鴨母坑(金獅、龍洞村)原是平埔族人之地,清初漢人從粵、閩渡海來臺開墾,因多數是山崗、壁壢,謀生困難,早期以龍眼、木炭、竹篾為主要產業,被視為鴨母坑三寶。

然而,鴨母坑的環境惡劣,早年連挑水飲用都很艱辛,直到很晚才有現代化水電。民國五、六十年代隨著臺灣工業化起飛,鴨母坑三寶產業沒落,居民紛紛「行出」山坑,有人到臺北、桃園、新竹一帶工業區打工、求學;亦有不少人隨著邱豐彩的腳步到臺北學做豆漿(奶),帶動西湖「豆奶移民潮」。

豆奶原是山東老兵帶進臺灣的飲食,因經營很辛苦,後來將豆奶飲食文化發揚光大的,竟是刻苦耐勞的客家人,領航者即是從鴨母坑「行出」的邱豐彩。

參加活動的一位國小四年級小弟弟表示,他非常開心能和舅舅以及阿公阿嬤一起來參加「村史回村」走讀活動,不但可以踩四輪遊園車運動,還可以學到在地的歷史知識,又吃到自己DIY做的客家美食「水果大福」,真是收穫滿滿,非常開心。另一位由西湖鄉嫁至桃園的媽媽表示,這是她第五次帶著先生和兒女回到家鄉參加活動,很開心西湖鄉公所舉辦這麼有意義的活動,讓她的家人通過走讀活動了解自己的家鄉歷史。

▲DIY做的客家美食「水果大福」。(圖/記者湯皓宇攝)

這兩次的「村史回村」走讀活動,不僅讓參與者親身體驗西湖鄉的客庄故事,也讓他們對西湖鄉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主辦單位期待透過這樣的活動,能夠進一步推廣客家文化,並促進西湖鄉的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同時也希望可以吸引更多遊客到西湖鄉旅遊,促進旅遊觀光業的發展。活動在大家的踴躍分享及歡笑聲中圓滿落幕,讓參與者對家鄉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為客庄的記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活動將繼續舉辦,期待更多的在地居民參與,共同建構屬於我們的客庄記憶。

▲三代參加親子「村史回村」走讀活動。(圖/記者湯皓宇攝)